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尚道编译第3期|国际关系学者如何提高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力?

更新时间:2020-06-05 11:36:03  |  来源: 尚道战略研究

很多学者投身政治学研究,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对重大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但是,有这种想法的学者往往不能很好地设计自己的研究,难以让决策者关心自己的建议。本文讨论了学术思想在何种条件下更有可能被决策者所采纳。学者如果想走出象牙塔、影响决策,就应当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有可实施性,在决策者陷入困难的时候把握成熟的时机去影响政策。本文针对的读者是:不仅严谨地做学术研究,还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经世致用的人。作者希望这些建议能有所帮助。
 
 \

约瑟夫·奈既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也是资深的政策制定人。他曾经说过,“象牙塔四周的围墙从未像现在这样高”,很多非学术界的人士和在政界工作的学者也是如此认为的。然而这个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2011年的一份调查指出,85%的学者认为学者和决策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也许很多因素与此有关,但都没能认识到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即使是最严谨的学术研究,也未必能对政策施加影响。
 
当然,很多学者的动机并非是要影响政策的制定。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也不应该是左右政策,而是扩展人类的知识范围。在很多学者心目中,能为后来的研究研究做出贡献,为后辈学者所尊重就足够了,对他们来说本文可能用处不大。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研究成果能否被付诸实践是很重要的。因此,他们需要知道哪些研究对决策者来说是有帮助的,什么情况下理论会对实践起到关键作用,怎样可以让决策者注意到自己的成果,又是什么使得决策者忽视了学术研究。
 
要了解这些,需要做大量经验性的分析。我们会从政治家的回忆录和其他作品中了解他们政策理念的来源。本文的作者也采访了很多政府官员,尤其选择了那些有学术背景的人进行采访。根据这些材料,可以总结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术理论的应用。
 
从研究的设计上讲,什么样的学术研究会使得决策者更感兴趣?作者认为,学者应该努力解决与决策者利益相关的问题,或者给他们提供可行的建议。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选择非常重要,务必与现实有足够的关联。很多学者认为,所谓“与现实有关联”的问题就是战争、和平、国际环境的稳定等等,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官员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思考这些宏大的理论,想着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相反,他们会花费大量精力研究核不扩散、军备限制、反恐、网络安全问题,或是关注欧洲、中东、亚洲的地区问题。这些问题对国家利益有着直接影响,相关的研究往往能被纳入政策制定的参考范畴。此外,学者和政治家对研究结果的期待也是不同的。学者总是想要科学地解释问题本身,但决策者只关心本国利益。比如有些论文阐述了各国的权力分配、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等等,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的。但是对于决策者来说,这种论文缺乏借鉴的价值,因为文中分析的影响因素是他们无力插手的,他们无法改变自变量,因此也就不能以此改变国际关系和权力格局。从研究方法上看,很明显,定性的研究更能对政策产生影响;但是如果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研究结果,可以顺利地把意思传达给决策者的话,定量研究也是可行的,但必须表达清楚。
 
要想增强研究的相关性,学者必须把握时机,在决策的酝酿阶段就给出某种对策,时间越早越好,否则再好的理论也会和决策者失之交臂。有时候,甚至当决策者还没有进入政府工作时,学术研究就已经对他产生影响了。一个人的思想不仅仅与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相关,当具体到政策领域,决策者在工作前期的学术阅读很可能影响到他掌握政策制定权之后的决定。
 
那么,什么时候理论会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呢?我们认为,在一些没有前例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时,决策者往往会寻求政治学者的帮助,比如9/11事件;也有可能是现行的政策开始凸显不足,决策者遇到了麻烦,才会考虑外界的意见,进行政策上的调整;或者是政策出现重大失败时,比如美军无法解决伊拉克战后的困难;还有一些事件中,政府的决定较为突然,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美国在索马里维和的失败,等等都需要引入新的政策建议。
 
掌握了研究方法和时机还不够,还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到学者,让论文更容易引起决策者的注意。首先要谨慎措辞,让论文的论点切中要害。一篇论文应该能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和解释:美国在这一事件上的传统处理方法是什么?文章的观点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如果不同意,那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不应该留给决策者。还有,最好在非学术性的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这样决策者看到的机会就增大了很多。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政府智囊团,间接地为决策者提供建议。不过政府智囊团通常起到的作用较小,他们的建议更多是作为备用和参考。学者们也可以尝试和政府官员发展私交,增强个人关系。也可以想办法在选举和议会辩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各路竞选人都会对现有政策发表观点,他们会有求于学者,这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机会。
 
对于科研教学机构来说,现在的博士生培训不但要让他们学会写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还要学会怎样为不同的目的写作。目的不同,文章在创作和发表的整个流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截然不同,对于很多细节要学会把握。院系部门可以把政策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相提并论,一起纳入任职和提拔的考虑因素中去。
 
本文的目的是为希望参与政策制定和实践的学者提供建议和帮助,使他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更能被政府采纳。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我们鼓励学者去影响政策,但并不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什么公式和套路。归根结底,学术的主要目的还是探索知识,为全人类造福。此外,如果是抱有经世致用想法的政治学者,就要做好一再失败的心理准备。
 
作者Daniel Byman,乔治城大学教授,兼任布鲁金斯研究员,曾经在兰德公司工作,擅长于分析中东问题。

相关搜索:国际决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