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尚道编译第6期|国民党军队如何影响东南亚国家的政治?

更新时间:2020-06-08 14:47:43  |  来源: 尚道战略研究

很少有人研究过中国内战对东南亚国家政治的影响。本文记述了战败的国民党军队入侵中缅泰边境地区对相关东南亚国家造成的影响。在美国的支持下,残余的国民党军队依然威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云南边境的安全。作为回应,北京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巩固了其控制权。一边吸收地方精英进入新政权,同时坚决铲除任何与国民党勾结的反对派。国民党军队对缅甸国家的领土完整构成了重大挑战,并实际导致了缅甸掸邦的分裂。泰国与美国合作,通过支持国民党巩固其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后来,泰国也利用国民党军队作为其自身边境防御的缓冲力量,以防止来自北方强国的“渗透”。
 

一、中国内战之火蔓过边境
 
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时,云南大部分地区依然处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国民党节节败退,1950年2月,一支2000人的残余部队越过边境进入缅甸掸邦,占领了景栋(Kengtung)和大其力(Tachileik)周围的一片三角地带,东临湄公河,南临泰国和老挝。在李弥的带领下,他们在掸邦东部地区负隅顽抗了近10年。缅甸政府对国民党军队在本国境内的活动十分不满。但是仰光政府出兵清剿宣告失败,也未能寄希望于美国的行动。

 
国民党军队在掸邦的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缅甸国内的军事平衡。到1953年3月,缅甸80%的军队投入到与国民党的战斗中,而非与共产党或其他叛乱分子的作战。美国政府开始逐渐意识到,国民党在缅甸的行动对美国在东南亚的安全弊大于利,因为这不仅会消耗缅甸军队,还会为解放军的军事干预提供接口。这促使美国政府向台湾施压,要求国民党撤出缅甸。到1954年10月,国民党军队已撤离近7000人,但留下的仍有数千人,这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无力强迫所有人离开,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国民党成员从事高利润的鸦片贸易。1960年中缅签订《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仰光同意与解放军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并最终在1961年击败了国民党军队。之后残余的国民党军队以“中国非正规军”(Chinese irregulars)的身份被部署至泰国,并依靠泰国、老挝、缅甸之间的鸦片贸易存在了多年。

 
二、中国在云南边疆的治理——从强硬到怀柔

 
新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西南地区的稳定,特别是云南和缅甸边境地区。建国之初,中国在国民党部队和当地反对势力的联合袭扰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首先是镇压。在“镇压反革命运动”时期,西南地区的处决率高达0.21%,远高于毛的“0.1%”的“指令”。这可能是政府单独为西南地区划定的指标,政府在该地区使用国家暴力时显得更加的无情。这也导致了一些失误。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边疆地区的情况比内地要更加复杂。漫长的边界线让逃离中国成为一个简单的选择,过度使用暴力可能驱使当地人越过边境进入缅甸。中共也意识到,边境地区的政策与行动要与防止外部破坏和干预紧密结合,所以在巩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时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因此,中共直到1955—1957年才在这些地区逐步开展“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没有像其他省份一样出现过多的杀戮和暴力。同样出于赢得少数民族拥护的原因,中共也没有推行宗教改革。为了避免民主矛盾激化,中共认识到,需要与现有社会各阶层进行合作,积极拉拢地方领导人,以巩固其对该地区的统治。中共还积极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吸纳党员。
 
通过这种混合管理边疆地区的方式,新中国政府在云南建立并巩固了其统治。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多数的反对派已被铲除,新政府在土地改革、种族、宗教等问题上的温和态度也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在政治上,中共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民族自治政府,努力在农村地区发展和建立广泛的党组织。经济上,新政府努力确保人民币的主导地位,减少缅甸元和印度卢比的流动。此外新政府还禁止种植罂粟、建立卫生设施和学校体系等。在整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逐渐在边境地区建立和巩固了国家机构,国家控制下的中国边境变得稳定,直到后来的大跃进和政治激化再次将这种稳定打破。
 
三、国民党军队导致缅甸分裂和军政府的巩固
 
1948年缅甸从英国独立后,并未实现民族团结。经过数年混战,到1950年,缅甸基本实现国内秩序的稳定。但是国民党对掸邦东部地区的入侵和占领,严重破坏了缅甸内部军事力量的平衡。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国民党带来的安全威胁迫使缅甸政府将注意力和资源从打击缅共、克伦民族保卫组织(KNDO)和其他民族叛乱上转移。因此,国民党的入侵为缅甸内部的叛乱势力提供了喘息机会,使其能够在农村和丛林地区藏身和重组。更糟糕的是,国民党也开始与克伦民族保卫组织等少数民族反叛组织建立联系,并积极招募掸邦少数民族士兵增强其军事存在。国民党军队在掸邦无恶不作,而缅甸政府为了打击国民党军队因而对掸邦的大部分地区也采取了戒严和军事管理,这也加剧了当地民众对缅甸政府的不满。
国民党在掸邦的存在直接和间接地为掸邦民族反抗和动员铺平了道路,而缅甸国内政治变化的刺激更是让掸族民族主义运动近一步发酵。随着人们对缅甸联邦的不满与日俱增,要求脱离缅甸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各类掸族独立运动武装组织也应声而起,开始了与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尽管掸族民族主义叛乱运动几经分裂和重组,但其对缅甸政府的武装抵抗一直持续到今天。国民党在缅甸的存在,也是导致缅甸军政府一直得以维持统治的关键因素之一。缅甸的军事统治延续到了21世纪,使缅甸成为现代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军事政权。
 
四、作为投机者的泰国——利用美国和国民党军队
 
泰国将自己定位为国民党驻缅甸军队、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台湾“中华民国”当局之间的关键纽带,以此助力自身实现稳定政局、积极反共的目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披汶(Phibun)政府都致力于参与美国在东南亚的反共大战略,这些举措也为泰国于1954年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铺平道路。在这种积极反共的环境下,通过帮助美国进行针对中国的秘密活动,泰国军队和警察部队的上层人物都受益于美国的军事援助及国民党经营的鸦片贸易。国民党“繁荣”的鸦片贸易,也要归功于其与泰国军方的密切联系。此外,国民党军队以其在当地的商业网络和群众联系,成为了泰国了解掸邦情报的重要途径。泰国政府容忍国民党军的存在,目的是阻止来自北方强国的“渗透”。
 
五、外部威胁、边境国家稳定以及中国内战对东南亚的影响
 
作者对查尔斯·蒂利(CharlesTilly)等人有关战争与现代国家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本文的研究指出,外部威胁对国家建设和巩固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国家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对抗外来威胁,因此能对外部威胁做出更好的反应;有的国家则可能在外部威胁面前屈服。从中国、缅甸、泰国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能否有效应对外部威胁,取决于其本国的能力,也取决于外部威胁相较于本国实力的规模。当外部威胁较为温和时,国家更有可能通过有效整合国家资源成功应对这种威胁;当外部威胁过于强大,则可能让整个国家机器不堪重负,国家对其边界地区的领土控制能力也会相应地受到损害。
 
中国内战的结束对东南亚地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该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且招致了美国及其盟友强烈的反共意识。具体而言,在中缅泰边境地区,国民党的存在为这三个国家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在这三个国家中,缅甸显然受到了最为不利的影响。作为一个脆弱的分裂国家,新独立的缅甸首当其冲承受了国民党入侵和占领的负面影响。掸邦从此走向分裂之路。新中国政府也注意到国民党军队的存在,并采取无情且灵活的措施,通过军事行动、招募少数民族精英等方法,成功巩固了其对边疆的控制。泰国则是最为投机的玩家,它利用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安全利益,并从美国的慷慨与国民党在其北部边界的存在中获益。
 
转自:China Quarterly杂志
作者韩恩泽(Enze Han)为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

 

相关搜索:国民党东南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