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尚道编译第29期|中国重新调整激励机制,追求技术至上

更新时间:2020-07-22 09:35:10  |  来源: 尚道战略

随着科技在大国竞争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提升其国内创新体系,试图通过针对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5G等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来确立中国2049年的全球科技大国地位。尽管中国已开始领导一些产业的发展,但创新生态中被误导的研究激励措施限制了创新潜力。简而言之,数量压倒了质量。
 

\


中国的创新生态深受数量主导的评价体系之害,而这一评价体系规定了研究补助、奖金和其他奖励的发放。评价研究人员的参数包括所发论文的数量、SCI分区、影响因子(根据被引数来评价科学成果)以及所获专利。这种对创造性和原创性的评价是不完美的,对成果的重视使研究人员不愿从事那些可能带来重大科技突破的有风险的研究项目。
 

中国的专利申请数据清晰地显示出这一现象,由于中国的评估体系奖励拥有最多专利的研究人员,在这种体系激励下,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更多专利,通常稍微修改现有的技术版本,在中国这被称为实用专利。这样的操作只对产品进行微小修改,花费的时间更少,处理专利申请的时间更短,而且比更有创新性、更耗时的研究项目更有可能获得专利。基本电气元件的国内专利数据反映了这一点,其生产过程涉及干燥或涂层等单一技术步骤。2018年申请基础电气元件专利的科学家中,申请实用专利的有79%的申请人获得专利,而申请发明专利的只有30%的人获得专利。
 

这种数量压倒质量的激励方式也解释了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缺乏有力进展的原因,虽然基础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将极大地拓展对现有科学概念的认知。尽管中国政府认为基础研究“是国际竞争、开辟新领域和引领更多创新成果的核心关键”,但那些“不发表即灭亡”的研究人员不愿承担高风险高回报的基础研究项目。导致的结果是:只有5%的研发经费被用于基础研究。
 

中国科技部和教育部已经发现,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中国研究体系中的这些激励措施,中国的创新水平低于其他国家。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中国正在谋求科技战略产业的优先地位。对此,中国科技部、教育部和其他与科学相关的政府部门在过去两个月里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以重新调整研究激励措施,改善中国的创新生态。
 

今年2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一项计划,开始为期一年的科学技术研究评估体系的试点。其目的在于将研究成果的重点从数量转移到质量、贡献和影响上。它还将奖励那些为中国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尽管政策说法含糊泛化,但它指出评价体系应该调整,“具有重要应用性”的项目获得10%加分,“具有强大的学术影响力”的项目获得30%加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或国家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项目获得50%加分。如果大学在评估人员和团队时,不改变“注重论文、职称、学历和奖项的倾向”,中国政府将暂停其获得国家科技项目资金的资格。
 

有关部门还对专利评估体系做出了类似修改。中国政府注意到,中国的研究人员往往会对现有技术进行微小改变以便提交更多专利,因此,中国政府令大学对项目的评估不断贯穿其生命周期,使成果评价面向“杰出的转型和变化能力”。
 

最后,为了让研究人员取得“杰出”成果,中国政府号召大学给予基础性研究更多鼓励。一些政府部门联合出台了一项计划,鼓励大学更多地支持那些“敢于挑战最前沿课题,并致力于提出独特创新观点”的学者。除了推进基础研究,政策还号召大学鼓励“自由探索,给学者更多自主权”,并且创造“敢于容错”的科研环境,基于这一理念,中国政府将加大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以及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战略技术研究的财政支持。
 

实际上,中国政府正在重新调整激励机制,以便更多的研究人员为中国的“核心技术开发、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在新兴产业中谋求先发优势”做出贡献。如果按计划实施,中国将更接近于新兴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对美国持续至今的商业成功和国家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作者:劳伦·杜德利(Lauren Dudley),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助理
 

来源:美国外交学会数据与网络政策项目。https://www.cfr.org/blog/brave-enough-tolerate-failure-china-realigns-research-incentives-pursuit-technological

 

相关搜索:创新激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