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正文

“百年大党与现代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更新时间:2021-06-25 15:53:30  |  来源: 尚道社会研究所

6月19日,“百年大党与现代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大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发展道路、现代国家建设等议题。本次会议是南京尚道社会研究所主办的“国家制度建设与发展战略”尚道论坛首届会议,得到了中山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学术支持。

\

开幕式上,尚道社会研究所所长、会议发起人寒竹先生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寒竹老师首先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与国家治理有“百年三部曲”,非常期待与会学者们能够围绕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制度建构和现代化转型畅所欲言,自由交流。随后,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百年大党与现代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当其时。学者们共同探讨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战略,这对当前的国际关系研究也能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引。

上午的主题发言由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景跃进教授以“现代国家建设的中国道路:成就与挑战”为题,从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国家问题、现代国家建设视野下的中国、中国政治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三个问题出发,重点讨论了基层、高层和政治学研究的公共管理学化的三种政治学研究的“治理”转向,现有政治学研究对现代国家建设研究重视的不足,以及现代国家建设的维度、多目标和序列性。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景跃进教授认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理论面临的主要争议可能不仅在经验领域,还重在价值领域,因此,景教授鼓励大家在以下两个问题上进行讨论反思:第一,自由主义是否是现代政体合法性的唯一理由?第二,既有的官方理论能否实现自我证成的目标?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以“作为正当性依据的大写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一种政治修辞学解读”为题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全新视角的文本解读。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写作的思想资源的讨论引入《共产党宣言》这一重要文本,并从采用文体、遵循逻辑、优先关系等角度分析作为共产主义者“圣经”的《共产党宣言》。张凤阳教授引经据典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从“教条主义”式的问答到“叙述历史”式的宣言的转变,从《独立宣言》强调自然法到《共产党宣言》注重辩证法的进步,而《宣言》中“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统一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与革命性”,“立党为公的逻辑论证”以及“使命型政党的理论源头”。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陈明明教授以“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为题,指出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自主性以及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从中心—半边缘—边缘层级结构分析了政治学的从属依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依附关系的存在以及“西方中心主义限制了非西方国家对自身的解释力度”,造成了仅依靠传统资源难以与西方理论对话、政治学知识体系自主性不足等困境。他指出在中国近几十年发生的巨变、中国改革的成功等大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经验认知和社会科学的规范化,在特殊性基础上发掘普遍性知识,坚持“开放性的集体行动”有助于推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建构。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周光辉教授以“构建新型现代国家:变革时代的秩序重建”为题展开阐述。他首先指出“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否可能?”这是一个大家共同关切的议题,而百年大党与现代国家建设这样一个主题超越了单纯的党史、党建,还涉及道路和事件背后的机理,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政治学理论话题。周教授指出,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不是一种理论概念的演化,而是从历史中国的实践中传承下来的真实的国家,因此,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新型现代国家的构建都是内生于中国的社会历史之中,是多种社会因素和力量互动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他还分析了历史规定性与现代性范式之间张力的平衡,探讨了变革时代文明的延续性、国家构建与民主化的矛盾、构建新型现代国家的“政治信仰”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王续添教授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国家重建战略的历史演进和对当代的启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国家重建战略是中国现代国家史发展的关键变量,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现代国家和中华民族在现代世界的发展方向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国家重建战略不是一个一般的军事战略,而是一个大战略,其与当代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在内在思路和建构逻辑上有着根本的一致性,都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它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学。随后,王教授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国家重建战略的实施与提出、持续时间、各个阶段划分等内容,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重建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发现人民、联合人民、确立国体与重建人民国家。

尚道社会研究所所长寒竹先生以“中国民族复兴百年进程的历史逻辑”为题发言。寒竹所长将中华民族复兴百年进程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是救亡、启蒙与现代建国阶段(1921—1949年)、中国的制度建构与发展道路阶段(1949—1979年)、进入“自觉”状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1979-2021年)。在第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动员社会大众进行社会革命完成了救亡图存和现代建国;在第二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制度基础,确定了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与发展道路;在第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姿态走出了一条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现代化之路。寒竹所长指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抓住全球化的战略机遇,不忘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初心,完成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下午的主题发言由尚道社会研究所所长寒竹先生主持。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首先进行主题发言,他从时空角度解读了处于古今中西之间的中国共产党。在古今之间的时间维度,肖滨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是“传统的承接者”即大一统格局的现代构造者、“近代的推进者”即现代国家的建构者、“当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导者”以及“当前治理体系的领导者”。在空间维度,肖教授主要讨论了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他认为无论是从经济层面的市场自由,政治层面的暴力资源的控制、国族的整合,以及对于个体的规训、公民权利等各个角度来看,都不宜过度夸大中国与西方政治文明之间的紧张性。

随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逊达教授通过解读党群关系、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具体内涵的变化,指出党和人民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党和人民的双主体之间建立的平等关系、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超越一般关系的感性色彩使党国体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群关系的发展解决了“党的路线问题,确定了党的价值坐标,也形成了中国特色执政方式”。因此,密切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防止与群众脱离,需要遵循党群关系的基本原则推进国家制度建设。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以“政党观念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题发言,他通过考察中国与西方政党概念的演变过程,指出政党类型大致经历了基于利益的朋党/派系、作为部分的政党(代议制政党)、作为整体的政党(列宁主义政党)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正是建党先驱们政党观念转型与政治实践探索相互激荡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创建就与西方的政党不一样,它不是宪政型政党,而是革命型政党;不是代表型政党,而是整合型政党;不是干部型政党,而是群众型政党;不是部分的党,而是整体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最终成功实现把“主义”与“组织”有效结合的政党,而这个党在区别西方代议制政党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建构的路径。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闾小波以“中国官僚制特质刍议”为题,阐述了中国官僚制所拥有的政党品格和官僚制的历史基因。闾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性和战斗性塑造和影响了中国官僚制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其他政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政党是“革命型”和“全能型”的政党,而西方政党仅仅是一种政治组织。通过对比福山、芬纳、王亚南等学者的观点,闾教授认为中国官僚制的历史基因应该是形成于周秦之变,中国官僚制度的战斗性品格也大致生成于此时期。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建华教授以“中国共产党党内会议的政治与技术分析”为题从组织史的考察视角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会议制度。王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会议制度的形成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1年-192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章程经过多次修订,首次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第二个阶段是1935年-1949年,经过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七大,党内会议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第三个阶段则是自十六大以来,党的章程中确立的“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党内会议制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王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会议制度的特点体现在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的统一、会前沟通与会议决定的统一、党内团结与牺牲精神的统一。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萧功秦以“从革命到变革:后发展国家政党类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为题,从学理层面谈了对中国模式形成的看法。他指出,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逻辑来看,中国需要一个强势的国家体制,这个国家体制不但能够维持政治稳定,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杠杆,能够充分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稀缺资源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同时,这个体制也要整合各种资源动员社会,这就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府。然而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逻辑虽然需要一个强势政府,但是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精英又对权威抱有疑虑并希望对权力加以限制。如何解决这一悖论,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中共建党百年之际回溯过去,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理论总结,未来的道路更是需要历史的启示和理论的指引。在研讨会上,参会嘉宾的主题发言问题意识突出,理论观点新颖,站位高远,在嘉宾主题发言环节结束后,与会学者们还围绕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西方政党政治的差异、政治合法性、中西方的党群关系差异、官僚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学者们的主题发言和思想碰撞,提出了一系列前沿性的观点,为中国道路的发展与现代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和理论启发。本次会议是“国家制度建设与发展战略”的首届尚道论坛,与会学者们都期待来年再聚,也希望下一届的研讨更为精彩!


\

相关搜索:建党百年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