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中印关系真的已经回暖?

更新时间:2018-05-15 10:25:56  |  来源: 尚道社会研究所

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中国武汉举行的“非正式会晤”引发了印度、中国及国际舆论的热议。之前一年,中印关系因为各种事件发生了很多摩擦,现在两国关系似乎回暖。

中国媒体的报道预示了印度“导向”中国的重大突破,有些许夸大的味道。而印度媒体的论调则显得谨言慎行。一些研究中印关系的资深观察员认为,这次会晤表现出了印度近期对中国强硬态度的转变,甚至是“投降”的姿态。其他人对此次会晤持赞赏态度,认为这是一次逾期的纠正,含蓄地结束了两国因为领土问题而恶化的关系。但事实的真相其实特别平淡无奇。武汉会晤并不代表印度政策的转变,更不是中印双方关系的重启。原因有二。

第一,尽管这一消息是突然公布的,但此次会晤并非让人非常感到意外。根据中国驻印度大使的说法,这是莫迪于2017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与习近平会面时提出的。由此可见,在去年夏天发生的洞朗对峙事件之前,此次非正式会晤就已经在筹划准备中了。中国外交部长王和国务委员杨2017年末访问印度时,筹备计划仍在继续进行。武汉会晤只是因长期的地缘政治趋势被耽搁了,并不是由于什么短期危机。

第二,尽管莫迪和习在各种问题上交换了看法,但根据两国政府的官方发言,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任何一方都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让步。一些评论家推测,印度改变了对西藏非法政府的支持态度,在马尔代夫事件中向中国大幅让步,或者是终止了与澳大利亚一起进行军事演习的举动,都是向中国妥协的部分表现。

这些事件的报道其实都带有误导性。印度早就规定,官员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关于西藏非法政府的言论,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遵守了这个规定。同样,鉴于中国的军事地位,马尔代夫的政治危机引发了许多言过其实的报道。如果有什么不同之处,可能就是中国与印度对待危机的方式都有所调整。谈不上谁向谁做出让步。同时,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非但没有被搁置,反而更进了一步。印度在一年前明确表示,“四边合作”的恢复不会牵扯到澳大利亚加入马拉巴尔军事演习。这就确保了“四边合作”及马拉巴尔演习以后将会继续举办。

如果印度没有向中国做出任何真正的妥协,中国就绝不可能向印度让步。中国在印度洋和南亚的行动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化,这已经给印度带来了极大的不安。中国在核供应国集团和联合国安理会等论坛上并未表示支持印度的领导地位。贸易逆差仍然有着520亿美元的缺口。事实上,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对一些印度药品免征进口关税的做法事实上已经生效,但效果不显著。

因此,在武汉会晤前,印度与中国仍有很大的分歧。

尽管如此,此次会晤促成了多领域的合作。其一是重申了双方要更好地处理边界的分歧。另外,双方讨论了在阿富汗的合作问题,这一问题悬而未决长达一年之久,甚至在印度抵制2017年一带一路论坛之前就一直在讨论之中。就此事而论,这并不像相关人员解读的那样,并不能代表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已经软化。尽管中印合作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分歧,但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方面的合作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举一个最近的战略合作的例子,中国放弃了对巴基斯坦重返金融行动专责委员会的“灰名单”的控制,以换取印度支持中国在该机构的领导地位。

因此,武汉会晤不是中印双方关系的重启,而是一个更具活力的地缘政治格局的产物,双方都看到了发展彼此之间稳健但更具竞争性的关系带来的利益,看到了搁置争议带来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与中日关系的“解冻”并无二致。

尽管大选在即,印度必须明智地利用此刻双方关系缓和的机会,因为其影响将是暂时的。它必须继续保持从亚丁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全年部署来保卫印度洋; 与美国、法国、新加坡和阿曼等国达成军事协议; 并与印度洋岛国合作,以提高其在该海域的影响力。印度还必须进一步加深与东南亚的合作,提高海陆空的联通性,增强其安全作用,并保持其外交势头。为了应对中国崛起,印度必须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中印双方的中场休息时间越长,对双方越有利。但是,如果在此期间,印度自鸣得意或者妄自菲薄,就可能会霉运当头了。


(Dhruva Jaishankar/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

相关搜索: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