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

中国社会的隐秘密码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的隐秘密码

《兄弟并不平等:华南的阶级和亲族关系》 [美]沃森 著 时丽娜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封炎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宗族(即世系群,下同)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在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组织、阶级分化、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建国之后,宗族势力一度被削弱,甚至走向瓦解。然而1990年代以降,宗族力量又在许多地区得到复兴和强化,并有方兴未艾之势。它就像是中国社会中的一套隐秘密码,表面上不显露踪影,实际上却和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交织在一起,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演化。可以说,不理解宗族就不能理解中国社会;同样,不理解宗族发挥作用的机制,也就不能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机制。

宗族是怎样形成的?族人之间真是“人人平等,手足情深”的吗?在政治和经济制度剧烈变迁的当代社会,已经遭受重创的宗族制度为何反而得到复兴和强化?它又将走向何方?鲁比·沃森博士通过对香港新界厦村的邓氏宗族的深入考察,在《兄弟并不平等:华南的阶级和亲族关系》一书中作出了解答。

人们往往认为:在父系社会中,一位男性祖先迁到某地居住,通过子孙的繁衍和家庭的裂变,逐渐就会“自然地”形成一个宗族。鲁比·沃森首先挑战了这一学说。厦村邓氏宗族形成的背景,一是宋朝之后,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废除,他们实施的统治面临合法性危机,因而受到被统治者的广泛反抗。同时,朝廷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直接挑战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二是17世纪60年代,为了打击沿海海盗,朝廷强制居民迁往内地。当厦村邓氏人重新返回故土的时候,周边村落的众多宗族正围绕土地和地方控制权展开激烈的竞争。面对这种局势,厦村邓氏人的当务之急,一是要保持宗族的完整性和统治秩序,二是要凝聚力量,与其他宗族展开竞争。他们的解答方案就是建立组织严密的宗族制度。于是,他们追溯到居住在邻村的一位共同祖先,以集资的方式建立宗祠友恭堂,并以此为核心,建构起统一的、组织严密的宗族。可见,厦村邓氏宗族是人们对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难题作出的制度性解答,而不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邓氏人喜欢说:“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兄弟,我们都是同样的。”真是这样吗?鲁比·沃森发现,在经济上,邓氏50%的土地是共有的祖地,但是宗族地主们牢牢控制着地产的巨大收益;与之对应的是,锡降围(地名)97%的家户要租用耕地,并拿出一半粮食来缴纳地租。在政治上,地主通过担任友恭堂的管理人,在制定决策、解决纠纷、地方安全和行政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此外,与宗族制度相配套的教育、遗产、婚配和姻亲制度,都有力地保障了厦村地主—商人阶层近三百年的统治地位。实际上,宗族利用亲情面纱掩盖了阶级统治和剥削的实质,它成为巧妙的制度设计,使地主—商人阶层和小农—佃农阶层之间的统治/被统治地位得到代际的复制和延续,从而使统治秩序得以维系。

英国殖民之后,厦村邓氏面临的经济政治环境再次剧变。1905年的土地政策、工业化城市化、选举和乡事委员会制度、新户籍制度等等,使小农—佃农阶层摆脱了对土地、市场等资源的经济依赖,以及对地主—商人阶层的政治依赖,从而使宗族制度受到巨大冲击,并随之走向衰落和瓦解。但是,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不同群体以选举为工具,对政治权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时候本土邓氏人的血缘关系成为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宗族制度再次以新的形式得到强化和复兴。

鲁比·沃森博士以她杰出的研究工作,揭示了厦村邓氏宗族是人们主动适应经济政治环境的结果。它不是“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恰恰相反,它形成、强化并维持着阶级的分化,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关键性因素。它与更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交织在一起,构成复杂的互动关系,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演化。同样,整体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状况,又决定了它目前的状况和今后将走向何方。

相关搜索:中国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