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美智库:西方如何说服中国重新考虑中俄关系

更新时间:2022-04-25 11:17:26  |  来源: 尚道社会研究所

欧盟和美国的决策者很少会停下来问,北京希望从布鲁塞尔或华盛顿获得怎样的合作。

 

当西方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与俄罗斯对峙时,中国面临着一个三重困境:在不恶化与西方关系的情况下保持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同时还要尊重领土完整的原则。考虑到世界范围内要求中国谴责俄罗斯的压力,北京能否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维持支撑自身信誉的增长目标?解决办法可能在于向中国提供诱惑,而不是发出威胁。


 

在俄罗斯被认为在外交政策干预方面不太受约束,因为它认为世界依赖于它的能源资源。因此,与乌克兰有关的严厉制裁,包括分阶段减少天然气和石油进口,令莫斯科感到震惊。

 

作为最大的贸易国和外国投资的主要接受国,中国被认为更容易受到制裁,因为它依赖于多边金融体系的繁荣。有了可控的财政赤字、适度的通胀率和充裕的国际储备,中国能够经受住乌克兰危机的金融冲击。但GDP增长是另一回事。与去年8.1%的增长速度相比,中国今年5.5%的增长目标似乎并不高。然而,到2021年底,季度增长率已降至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机构对其2022年的预测接近5%。

 

中国在设定增长目标方面通常较为保守,但今年有所不同,而是非常谨慎地强调了“稳定”的主题,并保证经济已重回正轨。但考虑到恒大等大型开发商的资金过剩,中国不能再指望房地产市场的反弹来恢复增长。由于大流行的不确定性和边界封闭,个人消费仍然不温不火。考虑到土地销售低迷和对债务持有的担忧,地方政府不太可能推出由基础设施带动的刺激计划。此外,新的大流行爆发,即使是局部的,也导致了封锁和停产。今年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大于上行风险。

 

为了支持一个激进的增长目标,最近闭幕的全国人大通过了一个更大的财政赤字,再加上去年未动用的资金,这可能支持一个温和的刺激计划。但这还不够。乌克兰危机可能会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降至4.5%,甚至更低。对于一个十年前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的经济体来说,下降到4%的范围将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令人不安的阶段。能源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中断是导致这一下降的三个主要因素。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占欧盟进口石油总量的四分之一,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15%。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约占欧洲需求的40%,德国和意大利是最依赖俄罗斯的国家。如果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流量受到限制,现有管道的位置限制了欧洲的选择。中国依赖于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一条管道,并一直对依赖俄罗斯持谨慎态度,第二条管道目前正在建设中。如果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中断,中国还有其他选择,但价格飙升将抑制消费和投资。

 

全球供应链在危机前就已经承受了压力。现在,包括黑海航线在内的欧亚交通线路又出现了故障,由于需要绕过俄罗斯领空,从欧洲到亚洲的航线延长了,而从欧洲穿过俄罗斯和中亚到中国的铁路线路也不可靠。作为亚洲生产共享网络的中心,中国将会因这条断裂的全球供应链而损失惨重。

 

俄罗斯用于制造和建筑的铝和钢铁等原材料供应减少,将导致价格上涨,并导致全球各地工厂的部分关闭。已经遭遇半导体短缺的汽车制造商,现在需要替代铂来生产催化转换器,以及镍来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全球粮食安全也面临风险,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口小麦和玉米的主要国家。

 

考虑到这些因素,北京似乎不太可能或没有能力拯救莫斯科。联合国数据显示,中国在2021年只向俄罗斯出口了约700亿美元的商品,而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北京不希望因违反制裁而失去进入西方市场的机会。中国可以吸收俄罗斯失去的部分天然气销售,但数量受到现有管道规模的限制,而且中国不会在没有折扣的情况下增加其充足的石油库存。随着俄罗斯人在失去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服务后转而使用中国银联(UnionPay)系统,中国可以为金融交易提供便利。鉴于其有限的覆盖范围,中国自己的金融交易跨境清算系统无法替代西方的SWIFT网络。此外,中国的主要银行将遵守任何制裁措施,因为它们担心被切断与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

 

除了对最近未经证实的莫斯科请求军事援助的报道做出任何可能的回应外,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将主要表现为谴责制裁,并承认莫斯科对北约侵犯其势力范围的担忧。这种叙述推动了中国人的普遍情绪,即继俄罗斯之后,中国可能成为西方压力的下一个目标——以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安全协定(AUKUS)和美国领导的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为代表。华盛顿威胁北京的本能强化了这种中国成为目标的观点,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警告称,如果中国的高科技公司违反贸易制裁,就要关闭它们。美国在入侵乌克兰几天后采取的行动,如美国军舰穿过台湾海峡,以及军事代表团访问台湾,被视为有计划的挑衅。

 

但比对抗性信息更有效的方法,可能是促使中国重新考虑与俄罗斯的关系。几乎没有西方政策制定者会停下来思考,北京希望从布鲁塞尔或华盛顿那里得到什么来推动合作。

 

中美贸易战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欧洲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远远超过美国。事实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欧盟在中国的外国投资大约是美国的两倍。德国尤其依赖中国作为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的制造基地。如果布鲁塞尔方面表现出愿意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意愿,那么说服北京干预莫斯科的可信度将会提高。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一度被搁置。然而,中国不希望被视为单方面放弃俄罗斯。

 

华盛顿可以从削减与贸易战有关的关税开始,这些关税被普遍认为是无效的。更有说服力的做法是发出信号,表明是时候缓和紧张局势了。正如美国对委内瑞拉政策的惊人转变一样,邀请中国参加四方会谈将是拜登完全不同寻常的举动,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技术标准和流行病应对。这样的信号将有助于打消北京的想法,即美国也有类似的乌克兰危机,试图在亚洲牵制中国。

 

 

转自: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相关搜索:中俄关系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