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正文

尚道周报:中美贸易战打响了?(1期)

更新时间:2018-03-25 17:23:58  |  来源: 尚道社会研究所

特朗普发起的新的贸易限制措施正加剧人们对全球贸易局势的担忧。当地时间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侵权”总统备忘录,基于对华301调查报告,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约合3165.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此外,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将制定新的投资限制条款,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这意味着,白宫将大幅提高中国企业收购先进美国科技企业的难度,中企对美投资将受到严重影响。
 
随后,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发文批评,称希望美方悬崖勒马、慎重决策,不要把中美双边经贸关系拖入险境,以免从损人的目的出发,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中国商务部也做出了强势回应,“美方无视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事实、无视世贸组织规则、无视广大业界的呼声,一意孤行,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中方坚决反对。” 3月23日,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据了解,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按2017年统计,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
 
从全球市场层面来看,当前投资者对贸易战的担忧情绪加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股大幅下降,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超过700点,三大股指跌幅均超2.4%。欧洲方面,周四欧洲股市收盘下跌。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收跌1.6%,报收于369.15点,创下了自3月2日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
 
那么,中美之间会产生贸易战吗?如果贸易摩擦升级,受伤最大的是谁?很多专家指出,贸易战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没好处。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和全球经济发展项目资深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表示,美国有一些重要的产品出口到中国,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而赚取丰厚的利润。显然,企业对大规模的保护主义是抵制的。美国企业希望美国政府就中国的市场开放进行谈判,而不希望发生贸易战。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Douglas Paal)预计中国将把目标指向支持共和党的红色州,切断农业和其他贸易来进行报复,以获得特朗普选民的关注。包道格担心,“非贸易战线的行动可能会使局势复杂化。安全问题、台湾问题和其他不相关的敏感问题也会陆续被拖入争论。”
 
美国《纽约时报》刊发题为《特朗普关税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文章称,如果展示这些力量是为了在应对中国上加强美国的地位,贸易专家们越来越担心,特朗普的政策正在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这些政策会疏远盟友,并有破坏让对中国有同样不满的国家采取集体行动的潜力,从而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就美国对华的影响来说,特朗普签署的此次备忘录针对中国的电子、电信设备、家具、玩具纺织品和原料等,而这些位居美国进口自中国商品的前几位。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货物会受到影响。很多专家指出,是时候对“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中国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看法进行反思了。但也有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并没有开打,而是处于准备阶段。美国接下来将以贸易方面的经济政策为主,并综合运用朝鲜半岛、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等组合拳对中国施加影响。
 
其实,自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展开新的贸易制裁措施后,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各种看法便在各大媒体传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媒体或专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更多在关注输赢问题,而讨论各方的最后结论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中国一定是最大赢家。这是在表现政治正确,而不是讨论问题,更不是回应挑战的策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背后的战略背景是什么?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是什么?政策上的选项有哪些?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这样才能了解美国政府最后的底线和最远的预期。这也是中国政府制定对应战略首先需要的。
 
客观来讲,中美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产业框架完整,二者都不可能在对方的经济打击下完败,谁离了谁都一样能存活,一样能发展。如果缺乏依据和论证,过分纠结于输赢,都容易陷入一种主观的猜想和臆断。中美双方都不可能被贸易战打垮,但都会遭受损失,问题在于哪一个国家能够更能够承受贸易打击,更能在贸易战中维系自身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美国签署《台湾旅行法》
 
在中美关系上,本周又一重要事件是美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消息,“台湾旅行法”于当地时间3月16日起“生效”。该法案核心的内容是:美国的政策应当允许美国政府所有层级的官员,包括内阁安全成员、普通官员及其他行政分支官员访问台湾,允许台湾高级别官员在“受尊敬的条件”下进入美国,与包括美国国务院、国防部的高官会见,并鼓励台湾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在美开展各类活动。
 
3月21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就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表态,感谢美国对台湾的支持,称这是台湾自信心的重要支点。
 
该法案签署后,中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和变数。这意味着美国为蔡英文的访问开了绿灯,而历史上李登辉访问美国,引发了“台海危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此前表示该法案违背了“一中”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们敦促美方信守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作出的承诺,停止审议有关议案,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和台海局势稳定。”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认为,“台湾旅行法”形同“摧毁台湾法”,一旦最终通过,将无疑是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性改变。若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发生动摇,大陆届时肯定会采取行动,让“高层互访”的台美都付出代价。
 
虽然,美国国务院官员在回应台媒时称,美国仍信守“一中政策”,但一些智库专家认为《台湾旅行法》的通过是美国大战略转变的步骤之一,是美国对中国的一个掣肘。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决策层认识到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整体利益构成了致命威胁,美国要扭转这个局势。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瑟·赫尔曼指出,“《台湾旅行法》对特朗普来说并非一个筹码,而是代表着对现实的承认。他在很多方面对美国传统的一中政策持有怀疑,并思考是否应有所突破。”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白邦瑞也持类似看法,“特朗普政府第二年的对华政策,会更接近他在竞选中的言论,而不是像第一年。”
 
从2016年美国大选到特朗普上台,再到2017年年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公布等一系列事件来看,2016年是美国政治的重要转折点。蛰伏了三十多年的保守势力再度崛起,美国的对华战略将改变自尼克松访华以来的基本方略。从1972年到1989年,美国需要同中国进行战略上的合作来平衡苏联。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既是平衡苏联的棋子,也是资本和技术的提供者。1989年后,中国作为平衡苏联的功能不复存在,但邓小平的南巡给中国赢来第二个战略机遇期,美国由此形成“接触------改变”中国的新战略。到了2012年,美国保守派率先感觉到接触------改变中国的战略失败,但民主党的奥巴马持续了克林顿时代形成的基本方略,以自由派为主导的建制派拒绝了保守派的主张。到了2016年,保守派触底反弹,提出了一整套保守主义纲领。对中国社会的基本判断,在经济上遏制中国,用台湾来钳制中国发展,几乎都写在2016年的共和党党纲中,只是被很多政策专家和学者视而不见。一些人把特朗普执政当笑话看,就跟一些人当年轻视演员出身的里根一样。后来事实证明非政客出身的人并非没有政治手段。从长远来说,中国的决策者需要认识到这种变化,以尽快做出战略调整,迎接新的挑战。
 

相关搜索:中美贸易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