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美智库:中国的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台湾南部民众的政治认同

更新时间:2019-09-06 11:23:41  |  来源: 尚道社会研究所



内容提要
 

中国大陆显然对两岸经贸开放问题存有政治考虑, 意在借此争取台湾民心。而此类做法能否生效,最值得观察的莫过于台湾南部的小镇学甲:因为在这里泛绿势力最大,相应地大陆在此也投放了最多资源。鉴于此,作者针对学甲养殖渔户与大陆签订的“契作合同”,展开了18个月的实地调研,探讨此类经济施惠策略能否影响台湾民众的两岸态度与投票行为。研究发现迥异于之前预期,经济治术确有其显著影响,但进一步考察发现,此类影响的前提为(1)经济实惠到位:(2)积极的形象。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依照这个前提来看, 大陆目前的经济策略,还不足以撼动两岸现状。本文除了有助于前瞻两岸未来, 从理论层面来看, 也提供一个研究案例,帮助读者一窥经济与政治角力的过程与后果。
 

文章导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参与的政治含义,作者将重点放在两岸关系中的“敏感群体”(Sensitive groups)。“敏感群体”指的是那些受到经济影响严重的群体,因此他们会尽早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态度改变。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学甲的养鱼户上,传统上,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支持民进党,但最近他们中的一些人受益于中国的“契作合同”计划。通过调查这些养殖户政治态度的前后变化(如果存在变化有话),就有可能观察到身份和利益的相互作用,并评估中国经济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在学甲进行的18个月的实地调研,将结果与台湾最近的总统选举数据进行了交叉检验。与之前的假设相反,本文认为,如果像学甲案例一样提供经济优惠并创造积极印象,台民对中国的政治态度就可以重塑。然而,这项研究也表明,由于缺乏集中的利益和正面印象,学甲的“示范效应”对邻近区域的影响相当有限。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学甲案例的中台关系背景,并讨论其特殊性。其次,本文将通过追踪学甲地区民众政治态度的变化,以及利用总统选举数据的假设进行检验利益和身份之间的关联。最后,在结论中指出了中国经济参与重塑两岸关系的优势和局限性。
 

结 论   
 

本文通过在微观层面上对中国主导的与学甲的“契作合同”进行实地调研,以及在宏观层面上对总统选举数据进行比较,检验中国的经济参与的实际效果,以及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在投入大量经济资源并创造了积极的印象后,中国的经济参与成功地改变了许多学甲当地居民的政治态度和投票行为。然而,通过数据比较,并没有证据证明发现台南市有类似变化。换句话说,没有经济利益,就没有政治杠杆。然而,仅凭经济利益却不足以左右政治观点。与此同时,大陆魅力攻势的其他受益者,如在大陆经商和接待大陆游客的台湾人,对大陆的态度并没有朝向积极方向改善。
 
那么中国对学甲魅力攻势的案例是否能够在台湾实施并有效改善两岸关系呢?本文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理由有二:首先,学甲案例需要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其次,中国的魅力攻势如果想要在台湾获得成功需要一张友善的面孔。除非创造并维持一个积极的形象,否则中国的参与和资源并不会产生中国所希望获得的政治资本。

(Yu-Chen Tseng 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关系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