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尚道编译第67期|一个崛起大国的力量投射

更新时间:2020-09-25 16:01:29  |  来源: 尚道社会研究所

“向邻国扩展”的概念
 

这种“向邻国扩展”的愿景涉及到印度的权力投射,无论是硬实力、军事和经济投射,还是软实力文化、文化和理念。“向邻国扩展”已成为印度的概念保护伞,从东到西,自南至北,印度可以在南亚以外的地区获得机会。2006年,印度外交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今天,印度的外交政策着眼于印度地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从邻近地区开始……再到……扩大的周边地区。”这种圆圈式隐喻已经成为印度决策者的口头禅,外交大臣希夫尚卡尔·梅农在2007年对英国听众说,“当我们从南亚走向印度的广大邻国时……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安全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的周围。”
 

“向邻国扩展”可以区别于尼赫鲁早期的全球主义言论,也不同于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对南亚的关注。1998—2004年,在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政府的领导下,这一概念得到了大力推动,并迅速宣布“我们的关注和互动远远超出南亚,而包括其他邻国和紧邻这一地区的国家”。1999—2000年印度外交部年度报告中没有“向邻国扩展”一词,它出现在2000-2001年年度报告中,与印度“近邻(immediate neighbourhood)”相互区别。正如当时的外交部长亚什万特·辛哈(Yashwant Sinha)在2004年解释的那样:“在过去六年里,政府一直努力宣传印度是一个大国的观念”。
 

到2004年,印度政府确认了“向邻国扩展”的“概念”,即从苏伊士运河延伸到南海,包括西亚、海湾、中亚、东南亚、东亚和印度洋地区。由曼莫汉·辛格领导的国大党重申了在印度安全和外交政策制定中“向邻国扩展”的重要性。这一概念在官方官僚机构、外交部门和军事界也有体现。

 
印度的关切和愿望
 

地缘经济因素是“向邻国扩展“概念中的关键因素。南亚作为印度的近邻,对于印度来说经济空间太小了。在国大党执政期间,这种经济考虑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曼莫汉主义强调在塑造印度的实力、利益和关系方面,经济发展是外交政策的驱动力。
 

如果按地区看贸易(表1),很明显,印度的贸易正在与构成其可扩展的邻国地区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如果将印度贸易的进出口份额按地区划分,将2008年4—6月的数据与2007年4—6月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在全球范围内,欧盟和美国仍然是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2008年4—6月,它们在印度贸易中的进出口份额分别为22.05%/28.19%(欧盟)和10.44%/5.12%(美国)。尽管有着密切的军事联系,但俄罗斯仅仅是个小型的经济伙伴,占印度贸易进出口份额的1.18%/0.64%。同样被边缘化的是印度毗邻南亚的地区,2008年4—6月印度进出口贸易份额为5.33%/0.64%。总的来说,从2003—2008年(表2),南亚在印度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在2003-04年已经小到3.52%,到2007-08年的份额进一步下降到2.83%。
 

相反地,印度的贸易模式显示出其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向邻国扩展地区。2008年4—6月,东盟与印度的进出口贸易份额为12.43%/8.84%,这一数字盖过了南亚5.33%/0.64%的进出口份额。2007年4—6月至2008年4—6月,印度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了122.78%,是增长最快的,东盟超过北美成为印度出口的最大地区。在西亚/北非地区,与海湾/中东接壤的印度可向邻国扩展的国家增长和份额最大,即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也门。在非洲,与2007年4—6月和2008年4—6月相比,东非的印度洋沿岸(印度西南部的延伸邻里)的出口增长了81.64%,而西非在印度出口中的份额下降了30.50%,虽然与中亚的总体贸易额较低,但能源进口却在飙升。

 

表1

 

表2

 
能源是印度与邻国地区贸易的关键方面。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持续的工业化和高科技进步,都意味着印度对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进口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这又意味着印度的贸易线需要保障和保卫。2000年2月,印度政府的《2025年碳氢化合物展望》报告阐述了印度的能源安全困境。印度的原油自给自足率从1989年的65%下降到2000-01年的30%,预计还会进一步下降,需求增长超过国内生产,进口量增加,到2024-25年,原油自给率将保持在15%的低水平。由此产生的“能源外交”的必要性已经显而易见,曼莫汉·辛格指出,“我们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已经成为外交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正在塑造我们与西亚、中亚等一系列国家的关系。”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 Videsh Limited,OVL)和其他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涉足14个国家。对印度政府的安全影响已经足够清楚“你只需看看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能源丰富的地区所做的投资,比如苏丹的库页岛,你就会意识到我们的海洋利益是如何增长的。”

 
印度海军参谋长阿伦·普拉卡什(Arun Prakash)的分析十分鲜明,“我们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印度要“投资到远至中东、非洲、中亚和东南亚等地,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护我们在这些广大地区的资产和利益”。

 
如果从地缘经济转向地缘战略思考,印度的“向邻国扩展”概念已经从印度主义(Indira Doctrine)的直接南亚邻国的焦点发生了转移。2000年,贾斯旺特·辛格在新加坡宣称,“南亚一直是印度安全模式的可疑框架”,因为“印度的安全关切显然超出了南亚的地理定义的范围,尽管南亚的地理定义存在问题”。人民党政府也遵循了类似的道路。印度大使馆在1999年就已经提出,我们的“扩大邻国的定义……不仅适用于地理意义上,而且适用于发展和安全等重大问题。”国防部长谢哈尔·杜特(Shekhar Dutt)认为,“考虑到国家的规模,我们的安全关切不仅限于我们的近邻……印度的安全利益范围超出了南亚传统地理定义的范围”,因为“印度的安全环境从波斯湾延伸到横跨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包括中亚地区在西北部,中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这样一个“安全环境”正是印度“向邻国扩展”的地区。印度对周边地区的这种战略意识引发了军事上的考虑。
迄今为止,有四个问题被认为是印度“向邻国扩展”框架的基础,即贸易、能源、安全和军事关切。在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关切中,存在着竞争的细微差别。对于印度来说,有两个明显的竞争对手:首先,邻国巴基斯坦,南亚地区普遍敌对的印巴关系已经蔓延到更广泛的周边地区:中亚、西亚、印度洋和东南亚。其次,在印度广阔的周边地区,与中国的竞争更加明显;无论是就中印各自的单边实力投射而言,还是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以及它们在各种区域性组织中扮演的角色而言。

 
尽管中印两国政府公开强调双赢的经济合作,但中印之间的长期竞争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印在喜马拉雅山边界线上存在争议地区,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印度担心中国通过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也许还有尼泊尔等国在南亚包围印度,这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担忧。然而,中印的交锋和竞争却延伸到更远的领域。对卡皮拉来说,“印度对其战略边界的定义与中国的战略边界相冲突。这是令人痛心的……由于相互竞争的战略利益,中国不能成为印度在印度战略前沿的任何一个地区的‘天然盟友’。印度的向外扩展(“战略边界”)切入了中国在中亚和东南亚的后院,中印两国都寻求向印度洋投射自己的存在和实力。”

 
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问题,即印度将“向邻国扩展”战略变成现实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功。换言之,印度在其周边地区的贸易、能源、安全和军事环境方面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作者通过追踪那南亚南部、东部、北部和西部,探讨了该问题。
 
结论

印度的“向邻国扩展”的观念已成为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政府在外交政策上达成的新共识的一部分。语言和概念仍负载于此。对辛格来说,这是一个问题,要取代“实际上只局限于亚非地区的一小部分的次大陆思维模式,即所谓的南亚”,这种思维模式“否认了印度在南亚以外广大邻国的合法地位”。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印度自我认知的“向邻国扩展”中,自我设想的“正当地位”究竟是什么。在毗邻南亚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印度作为一个现状大国的自我认知与邻国认为印度是地区霸主的认知之间的隔阂。”随着新德里加大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印度对自身的看法和其他国家对印度的看法之间可能出现类似的模糊和分歧。对一些印度学者来说,印度谈论的“向邻国扩展”似乎是一种宏伟的错觉,“谈论向邻国扩展……就一个新兴的帝国力量而言……是相当不切实际的。”
 

尽管如此,霸权主义也掀起一阵风波,帕德西(Pardesi)认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印度将渴望成为南亚和印度洋的地区霸主,并成为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的一个域外大国。”印度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应当在这些地区拥有正当地位,尤其是在印度洋,其他国家则视其为霸权主义威胁。印尼、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都曾对印度在该地区的实力投射表示担忧,尽管印尼和澳大利亚在过去10年里,在安全方面与印度的关系越来越近,部分原因是出于对中国的担忧。当然,印度洋成为印度的海洋的现实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即美国在迭戈加西亚的重要军事存在。然而,随着美国转向太平洋,实际上是为了让印度在印度洋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印之间可能会出现某种分工。与此同时,中国的“蓝水行动”正促使其向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更进一步,进入印度“向邻国扩展”的范围之内,同时,印度对中国的海上担忧也与日俱增。虽然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着印度的海上邻国,但印度在南海开始发挥平衡作用,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实力相对于中国不断增强。

 

未来,印度的软实力投射可能会增加。当然,印度一直在谈论过去的古老文化联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试图利用它们。对拉马钱德兰(Ramachandran)来说,佛教在东方环境下可能会有更广泛的用途,“随着中印在东亚和东南亚影响力争夺战的加剧,印度正以软实力外交支持其政治和经济外交。为了反击中国以印度是‘局外人’为由将印度排除在该地区之外的努力,印度正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坚实的佛教背景上。”

 
鉴于佛教在几个世纪前就从其诞生地印度实际上消失了,这有点讽刺意味。然而,在伊斯兰世界的西方和北方延伸的周边环境中,像这样的佛教软实力联系没有多大用处。

 
印度日益增长的经济形象可能会使其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现代化的可信赖大国,拥有更广泛的软实力可信度。印度的多元文化和多信仰背景可能使其在面临潜在文明冲突的世界中发挥特殊作用,尽管印度本身也可能面临内部宗教多元化的冲突。

 
最后,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是人们经常谈论的问题,这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外交政策运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印度周边其他国家的效仿模板。从表面上看,印度政府的外部倾向是支持民主的。用印度自己的话来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一个拥有成熟民主制度和实践的国家,印度自然会支持承认并寻求促进民主治理。”虽然中国没有将发展问题与民主化问题联系起来,但印度却是这样做的,并断言“印度的经验证实了二者间的相互联系,这表明,实施积极的发展政策和经济改革,加上自由民主政体,将导致总体稳定和增长。”然而,在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中,印度一直对公开“促进民主”犹豫不决。迄今为止,任何促进民主价值观的规范性议程都被其他因素推到一边。

 
那么,印度将如何在“向邻国扩展”的地区采取积极行动?它可能选择什么样的硬/软实力,并实施运作?印度在南亚以外的军事干预会有多远?印度将在“向邻国扩展”地区推动经济发展或民主制度发展到什么程度?

 
一些迹象表明,印度更愿意以警察的身份进行军事干预,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卡塔尔和亚丁湾出现的部署和安排就是明证。印度可能希望在其邻国实现民主化,部分原因是为了减少宗教极端主义,但似乎不愿意过于强烈地推动这一进程。经济发展是印度在周边地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部分原因是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政治稳定性和更大的市场。

 
在这股强劲的经济推动力中,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印度来说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并将进一步推动印度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联系。其他因素放大了印度对其周边地区的担忧。伊斯兰圣战组织在印度周边地区的四个地区都有活动,因此增加了印度的预防性担忧。最后,中印间的交锋发生在印度周边的大部分地区。

 
因此,从结构上讲,“向邻国扩展”的概念有助于弥合印度作为南亚近邻地区的地方大国的既定角色与它希望成为的全球大国之间的差距。印度有可能在“向邻国扩展”概念方面过度扩张。如果说印度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国,应该在其周边地区拥有强大的势力范围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那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其他强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使这一设想不切实际。相反,虽然印度可能在其邻近地区寻求某种优势地位,甚至可能寻求某种程度的单极霸权,但印度却试图向其周边地区的其他大国否认这种局面,尤其是对中国。在这种战略否认的背景下,印度对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地区的东向和南向的计划是最具实质性的,随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崛起,印度正在印度洋寻求一定程度的优势。

【来源】David Scott (2009) India's “Extended Neighborhood” Concept: Power Projection for a Rising Power, India Review, 8:2, 107-143, DOI: 10.1080/14736480902901038

 

相关搜索:印度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