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

更新时间:2022-01-12 15:27:12  |  来源: 尚道社会研究所

12月8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助理高级政策研究员安德鲁·斯莫尔(Andrew Small)通过访谈形式,与该委员会亚洲项目主任詹卡·厄特尔(Janka Oertel)讨论了德国新政府将如何调整其对华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斯莫尔:现在德国新的联合政府已正式就位,由于观察人士可能并不了解德国错综复杂的政治情况,希望您能向我们解读一下德国未来的对华政策。为什么您认为这届政府的对华态度会与上届政府不同?


厄特尔:首先,随着时代的变迁,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将有所不同,联合协议的发布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德国目前也处于系统性竞争的环境之中,也需要努力弥补其自身的差距,并重新认识过去几年发生的变化。若撇开中国问题不谈,联合协议的核心是如何在新的现实问题上形成共识。虽然联合协议的外交章节相对简短,但是整个文本都反映了德国决策制定更加关注国际层面。若新政府希望推动更加积极、基于价值观和人权的外交政策,那么这一点将非常重要。人们可能会发现,新的外交政策的大多数问题都涉及到中国,包括数字化、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等问题。坚持原有政策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所有政党未来几年制定德国政治路线的共识。


斯莫尔:但是联合协议不就是一纸协议吗?为何您认为一旦新政府执政,该协议将会很重要?这份协议和上份联合协议有何不同呢?过去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厄特尔:德国有句谚语:“纸上的都是需要耐心的”(Papier ist geduldig),但是这届新政府似乎并没有耐心,他们确实希望做些事情,证明他们可以实现德国的现代化,毕竟“敢于进步”是这届政府的口号。新政府希望将言辞付诸行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新的联合协议中商定的语言就非常重要了,因为都是历经千辛而达成的妥协,而且,很难重新就这些语言再进行一次磋商。8年前的联合协议中,中国被誉为德国的重要战略伙伴。4年前的联合协议中,仍然主要提及了中德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将两国关系定义为战略伙伴关系。现在,新的协议在介绍章节就提及了系统性竞争,在涉及到外交政策的部分中,也将台海局势等问题列入其中。这些不仅仅是新的变化,而是令人惊讶的明显的变化。


斯莫尔:但是,德国政府中制定对华政策的不是总理吗?绿党可以通过他们所执掌的部门行使多少权力呢?奥拉夫·舒尔茨奥拉夫·舒尔茨(Olaf Scholz) 和社会民主党对此有何看法?有报道称,他们试图在联合政府谈判中淡化有关中国的语言,并向中国发出政策连续性的信号。


厄特尔: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如此痴迷于在舒尔茨和新政府其他成员之间划出界线。虽然他在中国问题上没有那么直言不讳,但他所在的政党去年就中国问题达成了立场文件,对前进的方向几乎没有任何疑问。例如,当谈到对中国供应商的5G 电信基础设施的限制时,社会民主党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与政党偏好无关,这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实际评估。绿党将执掌外交部以及经济与气候部,他们将拥有相当“真实”的职能。自由民主党将负责教育和科学部、财政部,他们将负责处理未来涉及中国的关键政策决定,包括研究和创新方面的合作。我认为总理应该不会执行相悖于联合政府刚刚达成的协议上政策。在具体的政策问题上会有细微差别和分歧但是。但是到目前为止,那些认为舒尔茨会“一直保持不变”的人或许仍未弄清楚,究竟谁会对此感兴趣呢?是德国的企业吗?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他们对中国的立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德国公众吗?根据柯尔柏基金会( Körber Foundation)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德国公众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德国不会彻底改变其对华政策,但肯定会进行重大的调整。而这种路线调整似乎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政策决定。


斯莫尔:但批评者认为,德国企业会权衡利弊,以确保对华政策保持不变。您能解释一下德国企业现在对中国的立场吗?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德国工业联合会关于中国和亚洲的这些非常引人注目的文件;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那些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利益的行业在幕后似乎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有重要的声音。


厄特尔:中国也在发生变化,许多欧洲企业继续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德国工业联合会非常有力地指出了这一动态,并呼吁企业和政治领导人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德国和欧洲工业以及更广泛的经济的长期弹性和繁荣。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德国企业都会离开中国市场,它也不会意味着“完全脱钩”。然而,这将需要重新评估战略依赖和多样化的必要性。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辉煌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唯一的反应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具有全球影响力,并且在我们目前面临的许多关键挑战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这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与中国合作,但也不能低估欧洲的实力。


斯莫尔:尽管如此,批评者仍然会说,一些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并将尝试说服德国政府不要“惹怒”中国。他们很清楚你所描述的问题,但已经变得依赖中国市场,不希望政府在未来几年影响他们的销量。


厄特尔:有些公司担心,如果中德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大幅加剧,他们的业务关系会受到严重干扰。但是,贸易的全面崩溃对德国来说并不是一个现实的情景。中国对德国经济的依赖要大得多。随着中国对本土化的推动力度加大,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对于一些德国公司来说,已经存在一个问题,即他们需要如何在中国实现本土化才能在其市场保持重要地位。这引发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对于那些在中国不断创新、在中国提供大部分就业、利用中国供应链、在中国纳税并在中国再投资的德国企业,柏林将在多大程度上继续提供政治支持。


斯莫尔:当涉及到中国时,协议中关于德国与中国的外部伙伴关系的措辞异常清晰,特别是在提到跨大西洋合作方面。有人指责德国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双边关系,并不总是充分考虑到更广泛的欧洲利益。您希望新政府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与华盛顿打交道,以及它会如何就中国问题调整与欧盟的关系?


厄特尔:联合协议要求政府制定新的中国战略,该战略应该更深入地融入德国对欧盟的政策中。这包括德国和中国政府之间有争议的双边磋商,这些磋商在许多其他欧洲国家都受到批评。新的德国政府的核心是亲欧洲的,可以为布鲁塞尔目前的许多举措注入更多能量,旨在使欧洲成为一个更强大、更有能力的全球参与者。跨大西洋议程将继续充满挑战。在过去的几年里,这种至关重要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因此,跨大西洋对华政策必须重新调整。欧盟与美国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将成为解决双方分歧的重要平台。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介绍联合条约的新闻发布会上,舒尔茨将法国和美国单独挑出来,列为德国的主要合作伙伴。跨大西洋关系是这个新政府的核心利益。联合条约的中国部分提到德国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并非偶然。德国将需要美国帮助确保其长期利益。但美国也将需要德国。欧洲需要更加自信的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增强其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目前,新政府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文发表于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
https://ecfr.eu/article/germanys-new-china-policy/

相关搜索:德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