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尚道编译第24期|维护美国供应链的关键步骤

更新时间:2020-07-17 17:02:48  |  来源: 尚道战略

疫情使得中国发现了一个机会,中国正在加强自己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医疗设备和制药行业将是中国接下来将重点关注的行业。
 
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在全球物流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具有致命弱点,这给美国提供了两个战略机遇。首先是将重要的医疗、制药和技术产品以及稀土矿物供应链迁回美国。其次是削弱中国的海上贸易网络。中国正是借助这个海上贸易网络,登上了全球供应体系的顶端,它操纵着从武汉到威彻斯特的商业活动。

 
中国的策略是让大公司和金融投资者与西方民众对抗。中国领先的商学院和顶尖国有公司的创始人坚信,他们有能力说服美国大型公司和投资人,以增加在中国的制药生产和医疗供给方面的外资投入。中国的算盘是吸引那些已经在华投资的企业继续扩大投资规模,从而让他们留在中国,而不是与那些反全球化人士对抗。

 
这是中国经济和金融战略的最新实践。长期以来中国强迫发展中国家以采矿权为交换条件接受中国的贷款,并迫使意大利、希腊等发达国家将其海港转化为口岸以服务于中国的全球海洋帝国野心。但中国在制药行业的投资相对较晚,且投资数目很少。

 
如今,美国消费者家里到处都是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美国意识到把如此多的、如此重要的国内制造业工作岗位转移到中国所带来的巨大代价。他们现在意识到了将重要商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回到美国的紧迫性。中国希望借助美国跨国公司的牟利动机来避开反全球化运动的政治潮流。

 
一些中国商学院认为,大型国际公司可能会推迟对此类供应链做出调整。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全球化的驱动力是资本的盈利能力,而大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也许会将相当一部分产能留在中国。这篇论文断言,在当前大流行的情况下,宣传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已经比较困难,而相比之下,以潜在利润为诱饵,推动大型公司在中国扩大资本投资则显得容易些。

 
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位领军开创者最近表示,防疫产品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宋志平曾领导中国水泥行业整合为国有巨头中国国家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宋志平说:“对监控无人机、消毒机器人、人工智能传染病预测系统、无接触在线教育等技术以及对防护口罩等产品的需求,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在3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中,宋写道:“这些领域必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南京大学商学院3月初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此次疫情为江苏省提供了一个巩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扩大该省外商投资的机会。许多国家的生物医药公司都在江苏省开展业务。作者甚至提供了一份目标清单:“辉瑞、默克、强生、葛兰素史克、西门子和罗氏等跨国制药公司已在江苏落户,疫情过后将是大力发展江苏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创新利用外资模式、提高外商投资质量的重要机遇期。

 
中国的信心令人震惊,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为了降低成本,世界各地制造商普遍采用了境外生产和业务外包等方式。这些方法使企业能够将库存中的零件数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只需保持“及时”装配线的正常运转即可,而这些装配线通常设在雇佣成本较低的中国工厂中。由于直到最后一刻才付款,公司就得以腾出资金以作他用,不过代价是公司要放弃对供应链的控制。最近,《哈佛商业评论》就疫情可能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全球公司都不清楚自己在亚洲面临的实际风险;这是因为几乎没人能够完全掌握所有为他们生产零部件的公司的位置。”

 
供应链由两部分组成:制成品和运输链。运输链指的是由卡车、轮船和货物装卸设备连成的实体网络,负责将制成品、食品和汽车等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地。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中国将自己的供应链武器化了。中国国有港口和航运公司买下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港口和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权,现在基础供应网络被这些公司所控制,而以往的全球霸主只有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才能控制该网络。

 
大英帝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山,因为在每个重要的时区都有一个港口属于英国的控制范围。随着全球海上贸易网络落入中国国有企业之手,北京已经具备了威胁美国的能力,例如北京可以威胁在疫情期间切断对美国的急救药物供应。如果其他国家依赖中国公司运行自己的进出口基础设施,中国也可以强迫他们采取中国的政策立场,或支持中国应对疫情的做法。在药品和医疗设备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哪个国家会冒着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与美国站在一边呢?

 
但是在物流方面,中国还在进行着最后一场战争。在中国努力加强对医药供应链控制的同时,新冠病毒危机也将加速物流业的变革。供应链创新包括“物流控制塔”,将供应货物整合到集成仪表盘中;将人工智能软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以实现质量控制;而3D打印技术则消除了某些零部件的长供应链需求,拉近了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距离,从而削减了库存成本。

 
疫情已然催生口罩和呼吸机零部件的3D打印工业。这些新型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可能会撼动中国在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中国目前的主导地位是通过对复杂供应链的集中控制得以实现的。新兴的供应链技术源于创新,尽管中国已经搭建了汽车、药品、电子产品等制造平台,但中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相反,中国宁愿强迫外国公司泄露它们以高昂代价开发出来的专有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中国提出通过在十个工业领域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以实现中国制造业基础升级的目标,但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也揭示了中国的致命弱点:以创造力和实验驱动创新,将会破坏中国政府的控制体系。

 
美国对疫情的反应表明,美国可以重新启动国内制药原料的生产,同时创造出大量的候选疫苗,并在短短几周内实现病毒试剂的创新和生产。过去几年,机构投资人士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如今这些实验室开始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宣传方式,以及向荷兰发放中国口罩、向西班牙紧急运输中国试剂等失败举动,已经证明中国没有能力创新,而创新正是中国在春季攻势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现在应该阻止美国消费者继续屈从于中国,美国企业应着手在美国国内构建新的供应链。

 
即将出台的法案要求美国公司将某些产品的生产环节转移回国内,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在我《国家舰船》一书的最新研究中,基于在港口、航运和军事海上补给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现行任务要求,为了实现制造业供应链的再平衡,美国需要采取全面的两轨战略,即终结中国对全球物流行业的武器化,同时要确保一旦中国行为升级,美国海军可以在多个战区维持高速行动。

 
首先,美国应在太平洋地区与韩国和日本,并在大西洋地区与英国、爱尔兰以及部分北欧国家,就战略供应链问题展开对话,以确保所有成员国都能安全获取关键医疗和技术产品,并能够通过海陆空方式安全运输这些货物。该框架可以延伸至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目标在于形成一种新型商业联盟,维护贸易规则以及用来使现代供应链发挥作用的贸易工具。

 
其次,美国需要制定一项战略,来扩大美国商船规模和美国海上补给舰队的作战舰艇数量,包括美军海上运输司令部(MilitarySealift Command)和海事管理局的准备后备军(Maritime Administration’s Ready Reserve Force)。目前这一行动陷入了困境,因为中国每年增加的商船数量相当于美国全部的库存数。建造或购买合适的舰组以维持海军长期作战能力也十分重要。美国可以通过发展自己和盟国的造船工业、航运经济和海员培训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去年的一次动员演习中,只有约40%的美国军事支援舰队对应对危机有所准备。海军消息人士警告,美军舰艇油箱容量不足。中国商船去年也开始进行航行演习,以在航行中为中国战斗人员和补给船提供补给。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但演习表明,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商业港口都是其潜在的后勤基地。这些基地可以扩大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甚至他们无需在商业港口停靠。

 
最近,我对长滩港进行直升机侦察时发现,大部分泊位都是空的。由于西方国家需求的停滞不前,中国海上贸易网的实力暂时受到压制。这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机会。美国政府为意大利提供经济援助是一个明智的举动;美国还可以与意大利及其他拥有中国港口的国家合作,撤销港口合同或重新谈判。概念很简单:只要夺回港口,那么“一带一路”的其余部分也将逐步后退。

 
尽管疫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现在我们有机会削弱或消除中国海上贸易网络的经济影响力,并开始重视支撑我国海军力量的海上贸易能力。如果没有抓住机遇,美国将会承受巨大的风险:美国不可能试图在商业海域不受自己国家商船控制的情况下维持全球霸权。

【作者】Christopher R. O'Dea,哈德逊研究所(HudsonInstitute)客座研究员
 
 
【来源】National Review
 
【链接】https://www.hudson.org/research/15897-restore-america-s-commercial-sea-power

相关搜索:供应链海上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