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尚道编译 第7期|中国的战前信号行为,如何判断战略意图?

更新时间:2020-06-08 14:55:18  |  来源: 尚道战略研究

该文的作者郭全凯为新加坡人,他曾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后来在MIT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开始在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担任助理教授,现为副教授和研究生指导委员会主席。文章发表于著名的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杂志。他主要研究国家间战争、冲突预防和解决、国际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学、定量方法、实验方法,等等。
 

一国准备打仗之前,肯定会发出某种信号。而这个信号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该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前,第二阶段是该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后。
 

\


战争信号(Signal)是近些年来越来越时髦的研究对象。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对这类研究表示质疑。作者的主要问题是,为何一国在开战之前的两个阶段,所发出的战争的信号,往往是不一致的?以及如何解释这种不一致?此外,在每个阶段,为何对外信号,与对内信号是彼此不一致的,以及如何解释这种不一致?香港大学的Kai QUEK以中国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三个历史事件:1950年朝鲜战争、1962年中印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
 

作者的理论框架并不复杂:
 

1. 战争中,一方既要展示战争的决心,又要做到出奇制胜,但这二者会发出彼此矛盾的信号。要想展示战争的决心,就要发出强烈而高调的信号;要想做到出奇制胜,就要发出低调的信号,避免让敌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避免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做出了进攻的决策。
 

2. 无论是在一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前,还是在做出战争决策之后,该国都有必要高调展示战争的决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
 

3. 不过,一旦该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后,就要考虑战术问题。只有显示低调,才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在对方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做到出奇制胜。显然,这与第2点是有矛盾的。具体怎么办,取决于决策者对战争爆发可能性的预判:如果决策者认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高,那么就应该避免高调,以隐藏真实意图,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之,如果决策者认为战争最后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就更应该虚张声势、吓唬敌人,用威慑来迫使敌人退让。
 

4. 敌我力量的对比,也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敌人强大,那么就应该避免高调,从而隐藏真实意图,以便偷袭敌人。此外,当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时,虚张声势的办法,恐怕是难以奏效的。相反,当面对一个弱小的敌人时,威慑往往能够奏效。
 

5. 以上谈的都是对外信号,下面谈的是对内信号。当一国决定开战之后,显然对内信号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原因很简单,扩大宣传对于战争动员来说,肯定是必要的。当决策者认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大时,他就会加大宣传力度,以更好地进行战争动员;反之,当决策者认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不大时,他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宣传。
 

不过,国内战争动员的成本,往往是很大的。因为,当宣传过后,民众肯定会变得激进起来,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想做出外交上的妥协,难度会加大。此外,一旦民众被动员起来之后,如果战局失利,或者出了别的什么意外,那么民众就会对政府不满意。民族主义的高涨,往往是政府最担忧的事情。
 

因此说,当一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前,对内战争信号往往保持低调;一旦做出战争决策之后,对内战争信号就会变得强烈和高调起来。
 

6. 当敌人强大时,就越需要扩大战争动员的力度。因此,当敌人强大时,对内信号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和高调。不过,尽管国内动员对于战争来说是必要的,但它也是有成本的,弄不好会导致政府的合法性降低。因此,国内动员要适度,不能太过火。具体动员到什么程度,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因素,敌人的实力是一方面,当然还有别的因素。
 

根据上述基本观点,作者推导出了如下hypotheses.
 

第一种情况,如果一国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那么无论是在战争决策之前,还是之后,该国都会尽力显示战争的决心。不过,一旦统治者做出战争决定之后,他就要考虑战术因素,因此不得不降低调门,以掩藏真实想法,做到出奇制胜。
 

假设1:对手强大时,当一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前,它发出的对外信号,将会显得高调;一旦做出战争决策之后,那么对外信号就会变弱,以便于进行偷袭。
 

假设2:就对内信号而言,当一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前,它的对内信号会强烈;而当一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后,就要进行战争动员,因此其对内信号一定会变得更加强烈而高调。
 

第二种情况,如果一国面临的是一个弱小的对手,那么无论是在决定发动战争之前,还是在决定发动战争之后,都可以显示战争的决心,以威慑对手。同时,考虑到战术因素,当一国决定发动战争之后,就要对外变得低调起来,以做到出奇制胜。不过,与第一种情况相比,由于此时面对的是一个弱小的对手,因此没必要对外显得特别低调。毕竟敌人容易对付,因此出奇制胜不是特别必要。或许用威慑来击退敌人是更好的选择。
 

假设3: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对手,那么无论是在战争决策之前,还是之后,都可以保持高调,任何时间都不需隐藏真实想法。
 

就国内信号而言,做出战争决策之前,国内动员的力度会较小;做出战争决策之后,国内动员的力度会加大。不过,与对手强大时相比较,国家动员的力度始终不会很强。
 

假设4:在极端的情况下,当对手非常弱小的时候,无论是在决定开战之前,还是在决定开战之后,对内信号都不会很强烈(与对手强大的时候相比较)。
 

由于假设1、假设2是彼此矛盾的,因此具体哪一个更接近于事实,取决于对手是否强大。如果对手强大,那么假设1、假设2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要注意的是,对内信号、对外信号,是可以相互渗透的。对外的言语信号,会渗透到国内媒体中;反之亦然,对内的言语信号,也可能会渗透到国际领域中。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国内的媒体有严密的掌控能力,那么就会防止前一种情况的发生;但第二种情况肯定是难以控制的。当一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后,一定会进行内部的战争动员,一定会用媒体来大加宣传。国内媒体的消息,很有可能会被外界捕捉到,从而影响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就不得不寻找一个平衡,具体取决于国内动员、战术上的出奇制胜,二者哪一个更重要。不过,二者也不是完全矛盾的,因为国内动员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宣传来达到,只要保证不泄露军事部署,依然可以出奇制胜。或者,即使在已经动员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让敌人不了解自己真实的战争意图。此外,发出信号的动机,与发出信号的行为,有可能被人为改变和操纵。比如说,有时一国的领导人会大加渲染战争威胁,以强化个人权力,但实际上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战争是由其他偶然因素导致的。各种环境因素、历史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发出信号的动机,与实际发出信号的行为不相符。所以说,以上假设都是理论上说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实证检验
 

作者是用三个历史事件来检验上面的假设:1950年朝鲜战争、1962年中印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最先要做的,是判断三件事情:(1)每次战争的对手是强大,还是弱小?(2)中国做出战争决策,是在哪一天?(3)确定中国战争信号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有没有可以观察到的指标来进行衡量?
 

(1)评估对手的实力
 

显然,在三场战争中,美国是中国最强大的对手,这毫无疑问。不过,印度、越南,哪一个是相对强大的对手呢?作者用了几种办法来确定。第一是通过阅读文献发现,中国决策者对1979年越南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于对1962年印度的重视程度。第二,通过比较中国决策者对对手的军力的评估,也是越南强于印度。第三,当时其他大国介入战争的风险,也是越南强于印度,因为当时苏联与越南是准联盟。第四,中国在战争的中的实际损失,也是中越战争高于中印战争。
 

(2)确定做出战争决策的日期
 

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是在1950年10月2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之后在13号、18号又两次开会,再次确认参加战争。这里,作者是以18号作为正式的决策日期。类似地,毛泽东决定反击印度,是在1962年10月6—8号的会议上。邓小平决定反击越南,是在1978年12月31日。

\

作者既研究了语言信号,也研究了非语言信号。不过,显然语言信号更重要,因为它更容易衡量和编码。所谓信号,必须是一方故意发出的,并且另一方的确收到了。如果对方没有收到,就不能被认为是信号。军事行动是非语言信号的重要形式,但我们往往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方故意发出的,而且它经常难以被另一方觉察到,所以不好衡量。
 

研究战争信号,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一国做出战争决策之后、正式开战之前,是非常危险的时期。如果我们能根据某些蛛丝马迹,判断一国已经做出战争决策,那么另一方或许就可以采取措施,做出应对。而且,同时研究国际、国内两个层次的信号,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容易地判断一国是否已经做出了开战的决策。这是第一篇从国际、国内两个层次来研究战争信号的文章。之前很多学者将对内语言信号,看作是一国用于和另一国讨价还价的砝码。不过作者并不同意该观点,因为对内语言信号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判断一国是否已经下决心要开战。当下,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的海上冲突愈演愈烈。中日双方都在费尽心思,解读对方是否真的有开战的动机。如果一国对外信号发生了改变,但对内信号依然很强烈,那么或许我们就可以判定,一国已经做出了战争决策。如果一国对外信号突然变弱,但对内信号也变弱,那么该国就应该没有做出战争决策。这可以防止另一方误判形势,防止冲突升级。当然,这个模型也只是理论上的,事实或许要复杂得多。冷战中、冷战后的情况,也许有不少变化,但中国冷战之后没有对外发动任何战争,所以无法研究。而且作者在本文中研究的只是中国,作者希望以后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战争决策过程的不同,以发展出一个广义的理论。
 

相关搜索:战前信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