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尚道编译第32期| 中国国有企业在西非:三重嵌入的全球化

更新时间:2020-07-31 15:49:53  |  来源: 尚道战略

书评简介
 

林妤庭博士在《中国国有企业在西非:三重嵌入的全球化》(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West Africa: Triple-Embedded Globalization)一书中打破了关于在非洲中国国有企业角色强大而持久的神话,这对不断增长的中国海外投资的相关文献做出了贡献。林妤庭博士回答了许多观察家长期思考的问题:中国在非洲的国有企业和中央国家有什么关系?海外国企管理人员享有多大的自主权?是什么激励这些公司将他们的劳动力和商业策略本地化?
 

林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优惠待遇并不是非洲商业繁荣的先决条件。相反,从长远来看,本土化程度决定着中国国企在海外能否成功。自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中国企业以具有竞争力的承包商的身份踏上非洲大陆以来,总部位于非洲的国有企业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演变。林表示,这种关系变化的驱动力之一是当地的竞争,尤其是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迫使国有企业适应当地情况,培养与西非精英的关系,以巩固其地位,确保其生存。
 

当中国政府将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和战略性国有企业上时,大多数省级国有企业只能自食其力。尽管他们得到的支持有限,但其中一些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在加纳和贝宁(林的研究案例中的主要国家)获得了稳固的立足点。一些省级国有企业已成为开发性项目投资者,通过从中国主导的开发银行获得贷款,实施具有社会意义的项目,例如在农村地区安装电网。通过这些举措,这些企业不仅赢得了当地非洲人的心,而且取悦了相关的政治领导人,并为其赢得了选票。与执政党和反对党的首领和国家一级领导人建立关系是在非洲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林用“二等全球化”(second-class globalization)的概念来描述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即使是享受优惠待遇的中央国企,中国政府对于其在非洲国家长期生存或发展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些公司也被迫在当地积累资产,以便成功地进军非洲。然而,读者们不禁要问,一等的全球化将带来什么?这种“二等”类型的对外投资到底有多特殊?是中国企业独有的吗?
 

通过对加纳和贝宁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当地员工和其他华人社区成员的访谈,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对受访者进行跟踪观察,以及对政策声明和媒体报道分析,林妤庭博士揭示了中国国有企业全球化的多维性。她区分了这一过程的三种类型的嵌入。第一种类型是社会或中国的嵌入性,反映了该公司的“基因密码”(genetic code)及其与母国的社会和政治联系。第二种类型是地域嵌入性,反映了公司在非洲东道国的扎根程度。第三种类型管理嵌入性,强调了参与者在本地网络和信任建立过程中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一家公司的三重嵌入程度决定了它在非洲的发展轨迹和成功。    
         

本书的贡献在于它记录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他们被证明是制定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角色。林用“外籍人士”(expat)而不是“移民”(migrant)来形容加纳和贝宁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她发现,这些外籍人士,其中许多人在非洲生活了十多年,体现了本土化进程的紧张程度。然而,他们的财富是本地化的,多年来在西非积累的社会文化资本是不可转移到中国的。由于缺乏国内社交礼仪和人际关系,他们无法与国内的商界精英融为一体。虽然管理人员在非洲的流动性是上升的,但事实证明,他们在空间上是不流动的。因此,许多人选择延长他们在非洲的逗留时间,这导致了一个悖论:最强烈提倡劳动力本地化的中国管理人员也构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
 

在与非洲-中国的研究的相关领域中,本书对中国在西非的国有企业的研究资料的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少见。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洞察了中国国有企业在非洲的变化,是致力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学生和学者的必读之书。

 
【作者】MIRIAM DRIESSEN

 
【来源】Published online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09 September 2019

相关搜索:中国企业